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咨询教师

石家庄切换城市 石家庄 廊坊 保定 邯郸 秦皇岛 衡水 忻州 重庆 镇江 陕西 郑州

19031219119 全国分校
当前位置:首页 > 考研资讯

考研选的是学校还是专业?

发布时间:2018-09-18      阅读量:

  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谚语:本科看学校,硕士看专业,博士看导师。其存在有其本身的道理,恰是如此导致了很多人在做出考研决策时有一个常见的误区,急着考虑先选学校,而不重视专业的选择。太过片面的选择显然是不正确的,那么考研到底先选什么?
 
  学程考研小编认为一味地考虑先选择学校或是专业是不理智的,就好像你蒙着眼睛在选哪条道路,无论选哪条也不会抵达目的地。从论坛上随处可见的“XX大学难不难考?”“二本学生考985院校会不会被歧视?”“拼一把考名校还是随便考个有把握的学校?”之类的问题,可以看出,很多学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,基本处于“双盲”状态,对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,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认识。仔细阅读你就会清楚自己的目标院校以及专业。
 
  一、选择障碍症
 
  障碍一: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认识,想摸清自己的实力其实很简单。
 
  考研开考一般在当年12月份月底。报名确认一般在9、10月份。你只需要在9月份把学校确定下来就行。到了这个时间,你已经基本完成了考研复习的大部分进度,这时候你的水平跟正式考试时的水平不会差太多。通过模拟考试,你就可以确认自己的实力在什么档次。
 
  太早考虑学校有两个弊端:
 
  1、浪费时间。做出选择是个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,尤其是在“双盲”状态下。那么多学校会让你眼花缭乱,一会想去这个一会又看上了那个,一会向往名校一会又担心被歧视,反反复复,苦不堪言。与其纠缠这些,还不如踏踏实实先把基础课学好,专业课的复习等到9月份完全来得及。
 
  2、有句话说:世界上最遗憾的事是:我本可以。你在不了解自己真实实力的情况下,妄自菲薄,把目标定的偏低。根据心理学上的“自我设障”理论,你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也会潜移默化的降低。如果把目标定的过高,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,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。与其仰望星空,虚无缥缈,不如脚踏实地,打好基础。
 
  障碍二:对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当复习的火候差不多,要开始学专业课的时候,就需要决定目标院校了。
 
  可以通过正面和侧面两个渠道:正面渠道:学校官方网站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。通过这两个网站,你可以了解该校往年的招生信息(每年招生计划一般变化不大,前几年的招生计划很有参考价值),包括:招生专业(及研究方向)、初试专业课参考书、复试内容、复试分数线(这个线是最低分数线,跟最终录取的分数线是两码事)、导师信息等等。
 
  侧面渠道:各大考研论坛。首推小木虫,上次被质疑给小木虫写软广,太冤了。不上小木虫是你的遗憾,不是小木虫的遗憾(这广告够不够硬)。金杯银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论坛上能了解不少一线科研人员的真实声音。比如,某些学校存在严重偏袒本校或者本地学生的情况,珍爱生命,远离这种“黑校”。再比如,有些学校名气虽小,但某个专业在业内口碑很好,那就可以考。另外侧面了解最重要的一点是,查清楚你的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往年最终录取分数线大致是多少。如果能同门师兄师姐建立联系,那就更幸运了。要以正面了解为主,侧面为辅,多查少问。很多学生一上来就到论坛发帖大问一通,不仅麻烦别人,自己也听得云里雾里。
 
  解决障碍一,得到模拟考试的分数;
 
  解决障碍二,得到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。通过比较这两个分数,即可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实力可以达到哪个档次学校的要求。
 
  二、该如何正确选择
 
  大家都知道,考研院校与专业的选择很大部分决定着考生们以后的发展,据一项调查显示,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会让考研成功率至少提高50%。可见,在考研过程的悉数选择中,如何择校选专业成为了考研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 
  1、专业范围选择
 
  (1)考研可选择的“本专业”。如:某学员本科就读专业为“金融学”,该专业属于“应用经济学”一级学科,该一级学科下有“区域经济学”、“产业经济学”等10个专业。对于该学员而言,这10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“本专业”。
 
  (2)考研可选择的“相近专业”。如:某学员本科就读专业为“金融学”,该专业属于“应用经济学”一级学科,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“理论经济学”,“理论经济学”一级学科之下有“政治经济学”、“经济思想史”等6个专业。对于该学员而言,这6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“相近专业”。
 
  (3)考研可选择的“跨专业”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,则为考研可选择的“跨专业”。
 
  2、意向专业选择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,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,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。
 
  3、意向地区选择
 
  (1)就业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,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。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。一线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杭州等)学校较多,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,工作竞争相对激烈。例如,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,学员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,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,既利于人脉积累,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。
 
  (2)安家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、组建家庭,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。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。未来每位研友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。在一线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等)买房压力大,如北京房价动辄几万元每平,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;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。例如,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富裕,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作为安家的城市。
 
  (3)经济原则相比较而言,在一线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等)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,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。例如,在北京、上海读研的学费、生活费、其他开销,将远远大于在武汉、成都等其他城市。
 
  一区、二区选择按照地域原则,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、二区,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。相比较而言,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0分,单科分数线也更低。
 
  4、选择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,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,是不是排名靠前;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。如果你基础很好,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,应该考重点学校;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。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。一般地说,还是就近报考、学习比较好。
 
  5、自我竞争力分析个人的能力,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,要确保有机会考上,如果选择的学校很好,但考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,这就没有意义。这一点与第二点似乎有些冲突,其实并不矛盾,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。
 
  考研择校的首要条件对于不同的人各不相同:有人要完成自己的名校梦,有人要奔向一个喜欢的城市,有人要跨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等等。再回到问题本身:若提问者考研择校的首要条件是学校牌子和专业排名的话,那就看你是要名还是要学术了。
 
  牌子好的学术未必好,专业排名靠前的未必牌子很硬。要名就选牌子好的,要学术就选专业好的。要是同时满足,大家可以选一个牌子又硬,专业又好的。